紅網時刻新聞4月10日訊(網絡通信員 曾綺云)4月7日,邵陽市僑聯主席李仕剛、柬埔寨湖南僑商聯合總會會長葉偉、緬甸湖南商會副會長華付喜一行就寶慶藍印花布技藝的國際化傳播與產業發展在邵陽職業技術學院非遺產地業學院調研,學校黨委書記鄧政、相關部門及二級學院負責人一同參加。
考察團深入非財產業學院藍印花布展區,觀摩了師生創作的服飾、家居用品、文創衍生品等百件作品以及師生研發的融入時尚美學和傳統文化的藍印商務服飾系列、采用天然植物染料的環保家紡系列周邊產品。非遺留業學院負責人表示,學校正與企業探討共建“非遺雙創實驗室”,通過數字化設計、跨境電商等渠道,推動藍印花布等其他在地文化從“技藝傳承”向“文化IP”升級。
僑商意味著極度認可度非遺教師隊伍建設的“域化數學思維”。葉偉說道,藍絲網印布的靛藍美學觀與東西南亞域的生態好用主義風格極度默契,其具有好用基本功能與傳統文化特殊符號的性,在高檔家裝、文旅伴手禮等域空間大。鄧政表示,學校打破傳統職教壁壘,聯合本地非遺傳性承人、文創企業成立“非遺傳業學院”,形成“大師工作室+項目工坊+創業孵化”三位一體的教學場景。學生在掌握印染、挑花、盤扣等本土非遺技藝的同時,通過參與企業真實項目,完成從技藝傳承者到文化設計師的能力進階。他稱,要聚焦“培養國際化非遺人才”目標,在課程體系中融入跨文化傳播、國際商貿等模塊,打造“技藝傳承+設計創新+市場運營”的全鏈條培養模式,不僅要培育‘守藝匠人’,更要培養‘文化使者’,讓非遺成為講述中國故事、連接世界文明的視覺語言。
據悉,近五年,邵陽職院師生團隊開發的“花瑤挑花”系列服飾、“靛藍記憶”家居軟裝等產品,目前有15幅作品入選故宮文創,多次組隊參展中非合作論壇網展、博鰲首屆婦女用品展、旅發大會等;累計培養非遺專業人才800余人,帶動周邊5個村落建立非遺技藝傳習所,幫助百余農戶實現“技藝脫貧”。下一步,學校將與僑商僑聯攜手,在非遺國際化傳播、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文化貿易規則探索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本文為湖南省歸國華僑聯合會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