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愛心工程”的發展困境及建議
邵陽市歸國華僑聯合會
2010年11月
“僑愛心工程”在我市實施以來,中國僑聯先后兩個項目落戶我市新邵縣,同時香港應善良福利基金會、美國晨光基金會、美國慈心慈善基金會、香港軒轅教育基金會等海(境)外捐贈機構近幾年在我市部分縣市區捐資項目58個,其中新邵縣就有31個,捐資總額達3061.7萬元,幫助邊遠山區修建了39所學校、9所衛生院、5座公路橋梁、5處水利灌溉設施和137.3公里村道等基礎設施,資助貧困學生和獎勵優秀學生、教師1600余人次。這些海(境)外捐贈,因為關注邊遠鄉鎮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而受到廣大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也受到了受益縣、市區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持。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地方申報的“僑愛心工程”項目,存在建設規模小難以達到捐贈要求、地方財政困難資金配套難以落實、項目建成使用后發揮作用不大等問題。主要有:
第一,捐贈項目規模小,難以達到捐贈人要求。對每一個 “僑愛心工程”項目申報點,我們在認真考慮教育、衛生等部門的近年項目建設計劃的情況下,重點優先考慮地處邊遠山區鄉鎮的申報項目。我們知道,這些鄉鎮經濟欠發達、財政相對困難,靠自己的力量是難以完成項目建設的,他們急需要外來捐贈資金。這樣的考慮也帶來了問題:這些地處邊遠山區的鄉鎮離縣城路途遠,遠的距離縣城有60公里,交通不方便,人口相對少且分布區域廣。原有的衛生院門診樓、中小學校校舍大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甚至更遠年代的老房子,破舊不堪,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在這建設新的衛生院和學校很有必要。但是,這些醫院、學校規模很小,有的一所醫院幾個醫生,日診治病人10來人,一所學校一個班級10來個人,整個學校加起來也不過100人。衛生、教育部門在擬重建這些項目時,從整合資源、減少浪費考慮,一般會把這些工程建成小規模的或僅僅維修不重建。這樣的醫院、學校,在進行“僑愛心工程”項目捐建考察時,由于輻射面窄、受益人口少、建設規模小,沒有達到捐贈人或捐贈機構的要求在考察中不能通過。最后使得該“僑愛心工程”項目在考察審核中途“流產”。
第二,地方財力緊張,落實配套困難。近年來,隨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用錢的地方日益增多。地方政府在安排城市建設、危房改造、居民醫療等公共項目方面投資過大,大大超出了縣財政的承受能力。就拿各縣的中小學學校危房改造來說,各縣每年需擴改建學校上百所,但縣財政每年安排的危改資金僅僅100萬元,加上上級的撥款也遠滿足不了建設資金的需要。“僑愛心工程”是需要地方政府給予配套資金的。如建一所小規模的新的“僑愛心工程”學校,三層9間教室,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僑愛心工程”捐贈資金大概是25萬元。按1000元每平方米建設,完全建設好這所學校需要資金100萬元,其他的附屬設施及教學設備的增添還都不計算在范圍內,政府給予的配套資金就要75萬元。這樣的項目越多配套壓力就越大,財政就越難以承擔。
第三,“僑愛心工程”項目利用效果不明顯。“僑愛心工程”建設的項目大都放在邊遠鄉鎮,轄區范圍內居民少,建設起來的項目利用率不高、發揮作用不明顯。在“僑愛心工程”衛生院,我們發現這里的醫生呈現兩極分化,老的醫生70來歲,遠過了退休年齡,小的才剛剛走出校門大中專生,好的本科生根本不愿來。有一定經驗的中青年醫生基本流走到縣城或其他大地方的好醫院去了。結果,前來醫院就診的患者很少,新建設的醫院效益不是很好。在“僑愛心工程”學校,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這些地處邊遠鄉鎮的中小學校,在職教職工缺編現象非常嚴重。一所10個教學班級的學校正式教師才6個,遠少于國家規定的應有教師。為了滿足教學的需要,這些學校只好聘請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代課教師任教。其結果是,教師隊伍素質整體偏低,實際學歷和教學能力偏低,教學效果很不理想。2009年11月,香港應善良福利教育基金會來在新邵回訪“僑愛心工程”學校時發現,有的學校教學成績在全縣統考中數全縣后進行列。
針對“僑愛心工程”發展面臨的問題,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調查摸底,科學選好“僑愛心工程”申報點。基金會、海(境)外僑胞或港澳同胞個人對“僑愛心工程”的捐贈是有嚴格要求的。對捐贈項目的規模、配套資金的比例、收益群眾的多少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應根據不同捐贈人的不同要求,科學地選報符合捐贈人條件的項目點,以提高項目捐贈成功率。在向捐贈人選報“僑愛心工程”建設點前,應先走訪各鄉鎮的申報點,進行實地調查,逐一核實摸底,真正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對符合條件的,指導項目點做好申報資料。對不符合要求的,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特別是對所轄區域面積大、受益人口多、輻射面積廣、準備工作充分、建設要求強的項目點,優先、重點考慮作為“僑愛心工程”申報點。
二、加強項目管理,確保捐贈款充分使用。各“僑愛心工程”項目點要切實保障項目建設資金投入與使用。一是管好用好“僑愛心工程”捐贈資金,對每一個僑捐項目都要成立由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工程管理小組,全程監督資金使用情況和工程質量。做到捐贈資金專款專用、不挪用,并且做到賬目公開,有效地維護捐贈人的合法權益。二是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項目資金,多渠道籌措配套資金用于捐建項目建設。三是開源節流,積極爭取當地社會各界的捐贈,壓縮非生產性開支,做到廣聚財源,將有限資金用在刀刃上。
三、提高“僑愛心工程”醫院、學校從業隊伍的素質。從“僑愛心工程”所建設的醫院、學校條件方面來看,“僑愛心工程”醫院、學校與城鎮醫院、重點學校最大的差別不在經費而在從業隊伍的質量和水平。對“僑愛心工程”醫院和學校我們建議,要采取固定編制和流動編制相結合,在職教育與引進相結合等措施加強隊伍建設。每年將公開招聘的高校畢業生優先充實到“僑愛心工程”單位去工作,并簽定最低服務年限合同。同時,在單位分批選送中青年職工去縣級以上進修學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此外,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一步完善有關辦法。采取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相結合的辦法,穩定和發展從業隊伍。
四、做好“僑愛心工程”表彰及宣傳工作。對每一個“僑愛心工程”的捐贈單位或個人,我們應把他們的事跡立成碑、寫成文章、攝成片子在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進行宣傳。使受贈人得到的不僅是金錢物質支持,更重要的是讓受贈人得到精神動力和高尚品德的感染。也讓全社會都知道、宣傳捐贈人報效祖國、奉獻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
此外。建議“僑愛心工程”項目要不斷擴大,內涵要不斷延伸。“僑愛心工程”應擴大到對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進行資助,對學校多媒體項目、圖書館項目、校長及骨干教師培訓班、衛生院長骨干醫師培訓等進行長期資助。同時,在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僑捐工作比較成熟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僑捐投向當地的慈善協會,將僑捐資金統籌安排利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